11月20日,河南省委宣传部召开“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主题第六场新闻发布会。河南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蕾介绍,全省673个街道全部建设50张床位以上、能够实现嵌入式养老服务的街道综合养老中心,在街道之下全省7334个社区全部建立了日间照料中心。

河南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蕾
根据全国“七普”数据,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占老年人总量的16.2%,河南省有302万。对他们的照护牵涉老年人家庭成员大量精力,是他们最大的操心事、揪心事和烦心事。河南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蕾介绍,加强对失能老年群体的服务保障,建立健全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是近两年来河南省重点推进的工作。
截至目前,河南省156个县(市、区)均建立有以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供养为主的县级特困供养机构,能够实现全县失能特困人员“应养尽养”。所有乡镇特困供养机构均实施了提升改造,基本具备对轻度和中度失能人员托养能力。“十四”五期间,县乡特困供养机构逐步向周边社会老年人开放,转型为综合功能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杨蕾介绍,近期中央财政已下达1.9亿元资金,今后将对低保家庭中失能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给予一定标准的补贴,让更多困难老年人得到专业照护服务。
优先支持养老机构新增护理型床位,聚焦社会上失能老年人的刚性照护需求,将护理型床位占比纳入“十四五”考核指标,在对养老机构开展等级评定时作为重要评价指标,不断提升养老机构长期照护服务能力。全省护理型床位占比已达到59.2%,医养结合机构发展到466家,失能照护能力显著提高。
聚焦失能老年人在家庭和社区就近就便养老需求,全省673个街道全部建设50张床位以上、能够实现嵌入式养老服务的街道综合养老中心,提供长期托养、短期托养和日间照料功能,既具备养老机构的托养功能,又具有价格优势,而且还在家门口。一年来街道养老中心已入住2万余名失能、半失能老人,平均托养30人。在街道之下全省7334个社区全部建立了日间照料中心,一些老年人集中的大社区具备为轻度、中度失能老年人提供辅助照料和日间看护功能。
在社区之下打通为老服务“最后一米”,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程,并提供居家上门照护服务,发展“家庭养老床位”。为此,全省投入1.5亿元实现所有省辖市全部建成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让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在家就可享受到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点单式”上门服务,让专业机构养老延伸到社区、连接到家庭。
杨蕾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聚焦全省老年人急难愁盼,从照护服务机构长护险及其它社会保险、照护人才队伍培养等多方面入手,切实解决有地方养老、有钱养老、有人服务养老的现实问题,构建务实管用的失能照护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