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在河南省委宣传部召开的“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主题第七场专场新闻发布会上,中共河南省委农办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赵耕,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杨玉璞分别就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和河南省粮食生产形势与增产情况进行了介绍。
11月23日,在河南省委宣传部召开的“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主题第七场专场新闻发布会上,中共河南省委农办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赵耕,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杨玉璞分别就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和河南省粮食生产形势与增产情况进行了介绍。
农产品监测合格率保持98%以上
赵耕表示,河南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对各地的食品安全考核、质量工作考核和实施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在全国率先开展全域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各级农业农村部门针对河南省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小、散、多的实际,建立了乡镇村农安工作网格化管理制度,1791个乡镇设立了监管站、4.4万个行政村配备了专兼职协管员。同时,强化与市场监管部门协作,构建食用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机制。

河南省委农办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以蔬菜、水果、活畜禽、禽蛋、养殖水产品为重点,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建立完善合格证+追溯码的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模式,使合格证成为农产品来源明晰的“出生证”、上市销售的“通行证”、质量安全的“保证书”。
在标准化建设方面,认真落实“标准河南”建设任务,2023年发布农业地方标准65项,现行标准存量617项。全省有效期内绿色优质农产品3604个,比2020年底增长了41.38%。申请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61个,总面积占全省耕地的13%。
2023年以来,针对重点品种开展定量监测14.32万批次、速测214.5万批次,及时发现消除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
同时,聚焦违法违规使用禁限用药物、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常规药物残留超标等问题,2023年以来累计出动执法人员7.58万人次、检查经营主体5.35万家次,有力打击和震慑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违法违规行为。
全年粮食总产预计继续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
在粮食生产和增产方面,杨玉璞表示,目前秋粮已丰收到手,全年粮食总产预计继续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杨玉璞
在秋粮生产上,组织河南省种业服务中心、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专家,根据生产实践和品种表现,筛选出一批耐密玉米、大豆品种,推介给各地。并在全省18个省辖市,征集近年来玉米密植高产典型,详细列出种植品种、种植密度、行距株距、管理措施等,提前发放到全省各地,为增加密度提供参考。2023年河南全省玉米平均种植密度4500株,较常年提高300株左右,示范区种植密度达到5000株以上。
同时,统筹利用玉米单产提升工程、绿色高产高效行动、规模粮油主体单产提升等资金4亿多元,支持15个玉米县、5个大豆县整建制开展创建,建设一批百亩试验区、千亩高产区、万亩示范区;在55个粮油生产大县,采取以奖代补形式,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通过项目带动,引领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豫北豫中豫南等地多个高产示范区玉米单产突破1000公斤。
在配套技术落实方面,河南省成立18个秋粮专家指导组,分包18个省辖市,建立“专家+基层农技人员”工作模式,做到专家到田、技术到人、良法落地。
河南省财政安排2000万元省级专项资金,提前下达4亿元“一喷多促”资金,并利用规模经营主体粮油单产提升项目资金2000万元,集中采购药肥,以玉米南方锈病防控和后期“一喷多促”为重点,开展大规模统防统治,有效遏制病害流行蔓延、防止玉米早衰。
据悉,2023年全省麦播已于11月中旬结束,小麦面积持续稳定在8500万亩以上。
杨玉璞表示,下一步,全省上下将把小麦冬前管理作为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