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历史最悠久的中文财经杂志
   
ECONOMIC HERALD
河南7县市被国家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来源:本站 | 记者:付瑞清 | 发布时间: 2023-11-30 | 338 次浏览 | 分享到:
河南省共有7个县、市被国家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9个县(市、区)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45个县(市、区)获得省级生态县命名。

11月30日,记者从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会获悉,截止目前,河南省共有7个县、市被国家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9个县(市、区)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45个县(市、区)获得省级生态县命名。


在30日召开的“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主题第十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赵杰就河南省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情况进行介绍。


赵杰表示,各创建单位积极总结提炼实践模式和经验,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生态文明建设典型示范,为各地提供了形式多样、鲜活生动的参考和借鉴,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引导作用。


首先,推动创建地区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走在全省前列。2022年河南省14个环境空气质量二级达标县中,有12个为国家级或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地区。


其次,推动创建地区率先开展碳排放强度控制。省级生态县三门峡义马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坚持走“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路子,统筹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在各项经济指标有序增长的情况下,“十三五”时期单位GDP能耗下降53.1%,高出目标要求13.个百分点。


第三,推动创建地区率先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路径。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南阳淅川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和核心水源区,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和中药材种植,以生态产业发展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被自然资源部作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向全国推荐。


据悉,河南省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探索出“两山”转化的三种模式。


一是在生态功能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地区,以守护“绿水青山”为核心,依托重要的生态功能,通过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横向生态补偿等政策机制,将 “绿水青山” 换成“金山银山”,探索出了“守绿换金”模式。


二是在生态环境本底较好、特色产业比较发达地区,以发展“生态+”产业、推动新业态融合和打造生态品牌为主要抓手,打造特色生态品牌,创新生态产品价值产业化实现的路径,将“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直接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高质量发展优势,探索出了“点绿成金”模式。

三是在生态环境优良、生态资源丰富、区域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新能力较强地区,运用绿色价值的金融化、资本化手段,将生态资源股权化、债券化、基金化,盘活生态资源,实现金融活动与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探索出了“绿色资本”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