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历史最悠久的中文财经杂志
   
ECONOMIC HERALD
“我是豫商”人物专访 | 李顺:从打工仔到电子行业翘楚的逆袭之路
来源:本站 | 记者:崔治明 通讯员:蒋华山 | 发布时间: 2025-05-07 | 544 次浏览 | 分享到:
​李顺,这位来自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的商界精英,现任永宝电线(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永宝(河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同时兼任东莞商丘商会常务副会长,在电子行业及商会领域均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与影响力。


回溯往昔,在深圳平湖镇那间仅有10平方米的出租屋内,初中刚毕业的李顺紧攥着人生的第一份工资——靠在电子厂组装螺丝换来的700元,在心底暗暗立下誓言:“一定要挣得一间不漏雨的房子。”彼时的他或许未曾料到,多年后的自己,竟能手握20多项国家专利,将一根根电子连接线精心“编织”成一张熠熠生辉的“致富网”。

 

“农村打工仔”的精彩蜕变

 

1989年,李顺出生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李口镇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父母常年在深圳务工,他便跟着奶奶和姑姑生活。2005年初中毕业后,他毅然南下深圳投奔父母,一家人挤在那间狭小的10平方米出租屋里。初到深圳,生活的重担便压在他稚嫩的肩头,他先后当过保安、卖过菜,甚至还开过饭馆。然而,生活的重重磨砺并未将他打倒,反而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

 


2006年,李顺迎来了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进入电子厂成为一名学徒。凭借着自身的勤奋努力与出色表现,仅仅一年后,他便成功转正并升任组长。

 

“当年为了能见到客户,我和工厂的保安大叔都成了‘忘年交’!”谈及创业初期的艰辛,李顺笑着回忆道。2008年,他入职永宝电线(深圳)有限公司。为了谈下订单,他每日清晨6点便蹲守在工厂门口,凭借着顽强的毅力,成功“攻克”了保安防线,硬是将别人三个月都谈不下来的订单,在短短25天内顺利拿下。这份执着的“死磕精神”,让他从一个月薪仅1200元的“光脚少年”,一路披荆斩棘,晋升为年入40万元的销售冠军。

 

2011年,命运再次向李顺发起挑战。原公司老板重病缠身,公司陷入濒临破产的困境。在这危急时刻,李顺毅然决然地借贷80万元,接手了公司20%的股份。面对高达480万元的巨额债务以及150名员工的质疑目光,他没有丝毫退缩。他抵押房产、四处奔波筹款,白天以老板的身份与客户洽谈业务,晚上则亲自变身调机员,坚守在生产线上。就这样,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他成功将亏损的企业扭转为年利润百万的科技新星,成为东芝、长虹等行业巨头信赖的核心供应商。

 

近年来,永宝电线(深圳)有限公司在李顺的带领下,持续深化技术创新与产业布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阶段性成果。2023年,公司营业额近5000万元;2024年,更是凭借卓越的技术实力与产品质量,成功跻身华为、比亚迪、长安深蓝等知名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供应链体系,成为其TBox电池线束供应商,并顺利取得IATF16949汽车体系认证,为更多知名车企直接提供高品质的汽车线束产品。李顺也凭借卓越的领导能力与商业智慧,正式出任永宝电线(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

 

一根电线的“北迁”之旅

 

2024年12月,李顺在参加睢阳区回归经济会议时,了解到家乡极具吸引力的招商引资政策,他内心深处的家乡情怀被瞬间点燃,毅然决定返乡发展。随后,他迅速成立永宝(河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生产制造基地,全力打造共富工坊。

 

今年,李顺带着先进的技术回到睢阳区李口镇郑老家村,投资购置了40台先进设备,创办企业,为家乡的乡亲们提供了宝贵的就业岗位。


 


走进投资近千万的标准化车间,80多位工人及应届毕业生正熟练地操作着精密设备,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李顺兴致勃勃地算起了“共富账”:共富工坊手工车间近40名村民,通过参加“技能培训班”,成功实现从普通村民到产业工人的华丽转身,收入得到显著提升,人均年增收可达5万元。更为可喜的是,产业链集群效应已初步显现,上下游企业正从珠三角地区“组团”返乡,让昔日以劳务输出为主的李口镇,正朝着“技术密集型小镇”的方向实现华丽蜕变。

 

“从设备进场到员工招聘,我们提供全程服务,坚持当日事当日毕,绝不让问题过夜!”李口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河南永宝项目从签约到正式投产,仅仅用了百天时间,且在短短2个月内便实现月产值100万元,订单已经排到了9月份,发展势头十分强劲。

 


在专注企业发展的同时,李顺始终不忘回馈社会,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他经常为李口敬老院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物资,还邀请豫剧表演团队为老人们带去欢乐;此外,他还为郑老家村捐献了2万多元的健身及游乐器材,助力家乡打造美丽乡村,尽显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如今,李顺又多了一个新身份——东莞商丘商会常务副会长。谈及未来规划,李顺满怀信心地表示:“我们将以河南分公司为产业升级的全新支点,充分依托深圳的创新基因与中原地区的区位优势,计划在未来三年推动产业链全面北移,全力打造中原线束产业新高地,构建辐射中西部的新能源汽车线束智能制造基地,为家乡的产业链现代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