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十年前,卢沟桥畔的“七七事变” (史称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并由此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卢沟桥事变,是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起点,是永载史册的国殇纪念日。
长期供职于省及中央电视台的张利生先生,历时六载寒暑,潜心拍摄这座承载厚重历史文化的华北古桥——卢沟桥,其作品不仅展示了号称燕京八景之一的“卢沟晓月”的诗意风光,更深刻的呈现了这块全民族抗战爆发地、国家重大历史事件纪念地的独特风貌与精神象征。
张先生娴熟的运用多元摄影语言,或宏观取势,或微观探幽,或纪实白描,或象征隐喻,用一幅幅震撼人心、直击灵魂的画面,一个个黑云压城、铁骨铮铮的瞬间,深刻阐释了战争与和平的宏大命题,彰显了中华儿女英勇顽强、威武不屈的抗争精神,展示了我们在新的时代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在当今摄影领域,专志于卢沟桥题材者屈指可数,张利生先生的作品弥足珍贵,其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非同凡响。
透过镜头,我们深切感受到张先生强烈的社会责任与历史担当。他以道义为圭臬,将家国情怀凝于方寸之间,无怨无悔于自己的孜孜追求,不为名利所役,不向世俗妥协,数年如一日而不言辛劳,其心可鉴,其情可感。
张利生1956年出生 ,原中央电视台记者、纪录片导演,四川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客座教授(2010——2015),河南科技大人文学院客座教授(2022至今)。在河南大学学过中文专业,在北京电影学院学过影视摄影专业。他有过当工农兵的经历,而后从开封电视台、海南电视台、河南电视台到中央电视台,一直做纪录片的摄像和编导。他参与了系列纪录片《故宫》,上海APEK会议、澳门回归、三峡移民等大型活动的拍摄和报道。 他在工作期间制作的新闻专题、纪录片等作品,多次获国家级行业类一等奖、二等奖,以及国际选片会年度纪录片十佳。他参与拍摄的数字高清电影《中国三峡》,曾获2001年华表奖。
2009年他的装置作品《三峡大移民》、以及影像装置作品《移民的民》,入选北京798艺术区“流动的社群”当代艺术国际双年展。2019年他的视频作品《琴为心声》,《京剧世家》、摄影作品《悠悠我心》,入选亚洲世界遗产影像展。 张利生的图片创作,尤以肖像类 纪实类题材见长,他的肖像类作品主要有:面相.心相、百姓.百态;纪实类作品主要有:房市系列 民工系列、菜贩系列。在此之外,张利生也尝试一些画意类、微观类的图片探索,他的画意类作品主要有:荷而不同系列;微观类作品主要有:芥子须弥系列。在AI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当下,张利生自学AI绘画,并将这技术运用到影像制作中,创作了出MV《逍遥游》、《开封有个黑老包》等视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