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郸城县钱店镇杨集村,鸭棚里传来此起彼伏的嘎嘎声,数万只蛋鸭在棚内嬉戏抢食,工人们穿梭其间捡拾鸭蛋,一派忙碌而鲜活的景象。近年来,钱店镇锚定青年鸭养殖特色产业,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为纽带,不断延伸孵化、养殖、加工产业链条,让小小的蛋鸭“游”出了一条富民强村的新路径。
鸭棚里的“稳稳的幸福”
“每天就是撒麦秸、喂饲料、捡鸭蛋,活儿不重,还能照看家里,一个月稳稳当当2000多块收入。”杨集村青年鸭养殖基地工人刘海明一边麻利地捡拾鸭蛋,一边笑着算起收益账。在这个占地100多亩的养殖基地里,11万只蛋鸭日产鸭蛋近10万枚,像刘海明这样在家门口就业的周边群众有30多人,大家足不出村就能实现增收。

基地的稳健发展,离不开“龙头引领”的支撑。由龙头企业统一提供鸭苗、饲料、防疫技术和品牌推广服务,农户专心负责饲养管理,企业按保底价回收产品——这种“打包式”服务不仅降低了农户的市场风险,更打通了从养殖到销售的全链条,让青年鸭产业在规范运作中行稳致远。基地负责人韩飞介绍:“从鸭苗到成品蛋,每一环都有保障,农户养得放心,我们卖得安心。”
智能化孵化“育”出好苗
如果说养殖基地是蛋鸭产业的“主战场”,那么青年鸭繁育基地的现代化育雏车间就是产业的“源头活水”。在这里,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温湿度,科学育雏管理体系精准调控通风、投喂,工人们有条不紊地为雏鸭添食、加水,精心呵护每一批鸭苗的成长。

“咱这育雏车间讲究得很,温度、湿度一点不能差,就为了提高成活率。”繁育基地工人胡乐然说,在这里负责鸭苗养护,每月能挣2000到3000元,“看着小鸭子一天天长大,特有成就感。”目前,钱店镇已建成孵化车间1栋、育雏车间2栋、种鸭棚2座,配备18台智能化孵化机,年孵化蛋鸭能力超140万羽,不仅实现了鸭苗自给自足,更能为周边大型养殖基地提供优质苗源,从源头夯实产业根基。
全链发力赋能乡村振兴
从一枚种蛋到一只成鸭,从一枚鲜蛋到延伸加工,钱店镇通过“强龙头、建基地、带农户”,让蛋鸭产业成为壮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共富的“金钥匙”。如今,全镇33座现代化鸭棚连点成线,孵化、养殖、销售各环节紧密衔接,形成了“自我循环、向外辐射”的产业生态,实现了农业增产、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的多重效益。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以‘两高四着力’为抓手,在青年鸭繁育、黑皮冬瓜种植、伞帽袜业加工等特色产业上做优做强。”钱店镇党委书记张岭表示,将进一步推进产业链延链补链拓链强链,让特色产业成为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强力引擎,以产业兴旺绘就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

郸城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徐汝敏介绍,郸城县始终立足“选准路子、夯实要素保障、突出创新赋能”,紧盯农民增收根本目标,以青年鸭养殖为核心产业,持续完善全产业链布局,全力推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为率先建成农业强市贡献郸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