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历史最悠久的中文财经杂志
   
ECONOMIC HERALD
香港疫情进入平稳期,无源头病例成大隐患
来源:香港经济导报网 | 记者:本站编辑 | 发布时间: 2020-08-17 | 6733 次浏览 | 分享到:
尽管香港本地感染个案有回落倾向,但仍远未到放松时刻,本地庞大的确诊患者基数,加之每日不断增加的无源头感染病患,都为疫情再次大爆发埋下隐患。



本港新冠确诊个案已连续
13日录得双位数增长,较7月疫情爆发高位时有显著回落,但疫情看似受控,背后仍然危机四伏。


疫情平稳期下危机四伏

 


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


15日香港疫情发布会上,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公布,截至当日凌晨新增确诊个案46宗,累计4406宗。这是确诊数连续13日录得双位数,亦是连续两日维持“4”字头,是自716日以来第二低,仅高于811日公布的33宗。

从确诊案例数字上来看,有显著下降趋势。但本地感染群组仍频繁爆雷,昨日公布的39宗本地个案之中,其中27宗与之前个案相关,显示社区隐形传播链仍然存在,当局担心疫情随时会反弹。

 

葵涌码头群组连爆13

 

葵涌货柜码头群组新增3宗确诊,当局调查发现,码头内的宏记港务操作有限公司,前后已有8人确诊、5人初步确诊。该公司有一间员工休息室,内有厕所、冲凉、吃饭的地方,亦有上下隔床,有职员会在此过夜,可同时容纳50人,当局相信休息室是传染高风险的地方,会将全公司120人送入检疫中心。

稻香组再有确诊个案

 

雅兰中心稻香群组再有确诊个案,55岁女患者(第4335宗)于七月九日曾出席晚宴,她在七月中感觉疲倦不适而留在家中,直至丈夫在八月十日帮她拿樽检疫后确诊,目前丈夫被列为密切接触者,该群组累计41人染疫。


十二宗新增个案无源头

 

昨日公布的新增个案中,包括十二宗无源头个案,张竹君表示,这一比例每日会有不同,与是否有做个案追踪无关,该类患者多是退休人士及家庭群组的最早发病患者,无接触过往确诊个案,亦无高危因素,强调中心全部都会进行追踪。她解释,这些人可能透过不明显的途径感染,例如街上、环境因素、或是接触了无病征患者而不自知;如果追查过患者附近的人仍找不到原因,就判断为无源头个案。

 

死亡个案增至69

 

医院管理局总行政经理(医疗成效及科技管理)庾慧玲

 

另外,医院管理局总行政经理(医疗成效及科技管理)庾慧玲表示,昨日再多2名确诊者死亡,一人是东区医院60岁男病人,另一人是玛丽医院78岁男病人,累计69人死亡;96人康复出院,累计3487人出院;已使用685间负压病房,共1247张负压病床,使用率为65.1%56.5%

忧疫情随时反弹

尽管本地感染个案有回落倾向,但仍远未到放松时刻,本地庞大的确诊患者基数,加之每日不断增加的无源头感染病患,都为疫情再次大爆发埋下隐患。

 

本地确诊病人基数仍大 无源头个案成大隐患

 

庾慧玲表示,现仍有779名确诊病人分别于20间公立医院、社区隔离设施及社区治疗设施留医,其中27人危殆,46人严重,其余706人稳定。
 

香港7月来新冠病毒感染确诊个案总人数

此外,尽管疫情有回落趋向,但每日本地确诊数字仍高,说明本地传染源仍然存在,且每日本地确诊个案中,仍然有一定比例的源头不明个案,仅昨日公布的39宗本地确诊个案中,就有12宗为无源头感染个案。


街头人流多 部分确诊者社交活动不停


张竹君指出,虽已呼吁在家工作等,但留意到街上的人流较多,会影响下降趋势。

 

她续指,在近日的部分个案中,有“社交活动唔系真系停”,仍有参与聚会等,为本地感染埋下隐患,张竹君直言对情况有担心。

不排除出现超级传播者

 

张竹君表示,尽管目前数字缓慢下降,但若在高危地方或在社区出现超级播毒者时,不排除随时反弹。

 

例如在2015年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疫情中,曾出现过一家医院的一个病人传染82人的情况发生。引发中东呼吸综合征的冠状病毒与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有相关性。

 

而曾在西非爆发的埃博拉(Ebola)疫情中,61%的确诊病例是被来自3%的确诊患者传染的。

 

足见超级传播者对病毒传播速度的影响不可小觑,需要尤其重视,不可认为疫情受控而放松警惕。


 

港府:如何应对潜在反弹风险?

 

反思疫情处理:应渐近放宽限制食肆措施


政府专家顾问、中文大学呼吸系统科讲座教授许树昌昨日出席电台节目时表示,相信本港确诊宗数连日维持双位数与检测速度慢、患者较迟获安排入院、许多私企没有实施在家工作有关。他表示,当这一波疫情受控后,本港应渐进式地放宽限制食肆的措施,但一定要设限,如最多只能8人一桌;他提及研究都显示第三波疫情爆发,与豁免入境的海员和机组人员有关,因此要更小心处理入境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