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历史最悠久的中文财经杂志
   
ECONOMIC HERALD
林郑骆惠宁等齐发声 大湾区重大历史机遇 香港不可错失!
来源:香港商报 | 记者:本站编辑 | 发布时间: 2020-10-21 | 6969 次浏览 | 分享到:
林郑:港深可共同打造「双城经济」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昨出席行政会议前见传媒时表示,香港和深圳合作空间庞大,两地更可在粤港澳大湾区共同打造「双城经济」,发挥「双引擎」功能,特区政府已要求相关政策局研究如何深化两地合作。


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在深圳举行,林郑月娥率领香港代表团与会。林郑表示,留意到社会上过去一星期都有很多关于香港和深圳这两个城市发展的讨论。她认为,两地各自有优势,可以互补不足,达致互惠共赢。

林郑指出,香港有很多传统优势,特别是在「一国两制」之下,保留了香港固有的特色和优势。香港与国际接轨、联系的经验已有一段比较长的时间,亦可在基本法之下,以「中国香港」名义参加很多国际组织、签订一些双边贸易协议等;但竞争力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香港亦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才可继续保留优势。

林郑表示,深圳在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创造了一个世界经济奇迹,有很多地方可以让香港学习。香港可以与深圳共同打造「双城经济」,或者发挥「双引擎」的功能,特别是在粤港澳大湾区。

两地深化合作范畴很广泛

林郑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内,香港和深圳关系是最紧密的。估计至今年5月底,大概有逾16万香港居民已经取得在广东的港澳居民居住证,其中有三分之一即5万多人,是在深圳居住和工作。截至今日,累计在深圳的港资企业有约8万家,占总体深圳市外商投资的比例高达85%,如果以外资总额来计算是接近八成。

她相信,两地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她已要求相关政策局就早前公布的关于深圳改革试点27条的实施方案和首批授权深圳市的事项进行研究分析,让港深合作更加深化。

林郑指出,现时看来,港深合作范畴很广泛,除了以前的投资、商贸、制造、出口外,创新科技、文化创意产业以至高等教育和医疗,都是两地可以合作的空间。她希望两个城市强强联手,打造下一阶段的经济发展。

本届政府增加土地供应决心不减

林郑早前接受本报专访时曾提及本港土地供应问题,认为不应为香港建屋问题破坏中央保育政策,不如在本港境内的大屿山与交椅州一带填海。她20日回应指,当时的说法是要展示本届政府开拓土地的决心不减,不会因经济逆转或者地产市道下降而调整。


林郑表示,开拓土地是一个漫长过程,亦可能会引发不同的司法复核,而且停顿后再重启有一定困难,因此如果停下来,会有很大后遗症,所以政府有决心继续多管齐下,增加土地供应。

林郑称,日后会更多运用《收回土地条例》,但运用时要好小心,以防引发司法复核。她说在引用此「尚方宝剑」条例时,要证明所收回土地是用作公共用途,是有一定门槛,所以要先完成规划,证明土地是用作公共用途,否则如果收回土地后用作转售,好容易会受到挑战。

林郑说,香港的土地有限,但香港人重视郊野公园、湿地,而香港很多地方都有斜坡,所以若要有大规模的用地,填海是其中一个方法。她又提到,明日大屿有其优势,有关地理位置可以建立好的交通网络,亦有望打造成为第三个核心商业区,同时可用作处置建筑废料。 

「港车北上」无对等安排

此外,林郑亦谈及「港车北上」安排。她指,粤港两地政府已同意「港车北上」大原则,随着屯门至赤鱲角的海底隧道预计年底开通,不再是只得一条通往大屿山前往港珠澳大桥的道路,故现时是合适时候讨论具体安排。她说,香港私家车司机是否需要拥有三地驾驶执照、车辆是否须备有三地通用保险,以至其他技术问题仍有待处理。

就「港车北上」是否意味内地车辆亦可南下(香港),她回应指「港车北上」概念不存在对等安排,粤港双方已有共识。她解释,因香港地方细小,道路也不宽阔,大量「北车南下」会对香港造成很大问题,粤港双方均知道这项大前提,讨论内容从来只围绕「港车北上」。

骆惠宁:香港不能等也等不起

据中联办官网消息,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在香港社会持续引发热烈反响。10月20日下午,中联办举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邀请香港各界代表人士座谈交流、听取意见。中联办主任骆惠宁主持并讲话,副主任卢新宁、谭铁牛出席会议。

中联办昨日举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图为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现场。新华社

来自香港政界、工商、专业界等12名代表人士出席座谈会,就香港在大湾区建设中的角色作用、为香港青年创造更多发展机会、香港与深圳优势互补促进发展等,发表了意见建议。大家一致认为,香港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骆惠宁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对香港是重大历史机遇,不能错失。

在认真听取与会代表人士发言后,骆惠宁表示,香港与深圳一河之隔,经济特区建设40年,香港同胞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是受益者也是贡献者。两地合作共赢、相互成就、共同发展,正是「一国两制」优越性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