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历史最悠久的中文财经杂志
   
ECONOMIC HERALD
林郑骆惠宁等齐发声 大湾区重大历史机遇 香港不可错失!
来源:香港商报 | 记者:本站编辑 | 发布时间: 2020-10-21 | 6966 次浏览 | 分享到:


骆惠宁指出,9月底世界银行报告预测,今年中国经济预计增长2%,明年预计增长7.9%。昨天,国家统计局也公布,我国前三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GDP增长0.7%。这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是非常鲜见的。当今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国正在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将于五中全会期间,开始描绘第二个百年新发展蓝图。可以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势不可挡。《孙子兵法》有句话,「善战者,求之于势」,说的是要善于借力、善于乘势。香港在许多领域拥有国际一流的科研能力和专业服务能力,有强大的融资能力,有吸引国际人才的能力,要想更好地打开发展空间、赢得未来优势,在坚持「目光向外」、积极融入世界经济的同时,更需坚持「目光向内」、努力搭上国家发展快车。


骆惠宁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促进内地与香港、澳门融合发展、相互促进」的讲话,对香港下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不仅是深圳经济特区等内地城市的机遇,也是香港不可错失的重大历史机遇。

对于如何抓住机遇,骆惠宁指出,一是需要坚定一个认识。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不是要让香港「内地化」「边缘化」,而是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让香港更好地保持特色、更好地发挥比较优势,在此基础上与内地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二是需要汇集众人智慧。国家以清单批量授权方式,赋予深圳更多自主权,含金量非常高,希望认真研究如何用好这些政策,积极提出建议,推动经济运行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三是需要积极行动,带头参与大湾区建设,在开展更高水平深港合作、参与国家「双循环」过程中,开拓发展新空间、做出自己新贡献。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香港不能等、也等不起,不能让「历史性机遇」,成为「历史性遗憾」。



骆惠宁最后表示,完全赞同林郑月娥行政长官提出的,「香港未来的经济发展,应该更把握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把握国家发展带给我们的可以改革的机遇」。他强调,中联办将全力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改革创新,促进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推动香港实现新的发展。

唐英年:香港能助大湾区接轨世界

全国政协常委唐英年昨在中联办座谈会上发言时表示,习主席于庆祝大会发表的讲话意义深远,深圳经济特区成功发展的经验,「用40年时间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历程」,展示了国家未来的气象和实力,更勾画出香港未来发展的蓝图和方向。香港与深圳是一对优势互补、唇齿相依的好兄弟。香港要全面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国家的改革开放继续扮演「国家所需、香港所长」的重要角色。


唐英年表示,对习主席重要讲话有三点领悟:第一是坚定不移贯彻实践「一国两制」。正如习主席指出,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促进内地与香港、澳门融合发展,相互促进。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功,为香港带来鼓舞;同时亦要珍惜香港成功发展的经验,并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第二是粤港澳大湾区扩大开放的新格局。习主席提到,「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推动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香港能为大湾区发展提供与世界接轨的服务,包括金融、专业服务等,因此要把握机会,尽快展开筹备。

第三是国家内外双循环的新时代大政方略。习主席指,「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跟其他经济特区一样,香港要更好发挥优势,例如货币自由兑换、资金自由进出、高效的金融基建、稳健的法律基础、与国际接轨的监管标准及优质的专业服务等,协助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扩大内需,接轨国际。

施荣怀:把握湾区发展机遇再出发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港区省级政协委员联谊会会长施荣怀表示,习主席深圳发表重要讲话后,「积极作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被提升至新的战略高度。他指,把握大湾区发展重大机遇再出发,是香港当前的首要任务,也是香港解决深层次矛盾的难得契机。

施荣怀就推动湾区要素便捷流动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尽快恢复两地正常交流。在一系列重大工程及政策措施推动下,粤港澳人员、物资、信息、资金流动变得更快捷顺畅。疫情持续下,两地居民最关心的就是粤港「健康码」互通何时能够实现,这是恢复两地正常交流的最急切任务。二是贴地政策应先行先试。三是增强青少年对祖国的向心力。四是加强跨境基建。如加强港深机场互通为大势所趋,两地政府应继续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