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青北上大湾区能成气候吗?
来源:香港经济导报网
|
记者:本站编辑
|
发布时间: 2020-12-10
|
8218 次浏览
|
分享到: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以及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日前发表任内第四份施政报告中的“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无论是对香港这座城市,还是对香港青年,都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他们强调,惟有融入大湾区,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才能更好的发挥自身优势,实现更好的可持续的发展。
记者采访了多位商会的青年才俊及青年团体的负责人,他们均表示,香港青年北上大湾区已渐有成绩。
近些年来内地的发展之快,创新之多,青年们已体会到融入大湾区的发展是美好的。他们更告诉记者,香港拥有全球一流的学术环境、高层次人才,但科研成果转化、创新产业发展动力不足。 香港中学生到屯门大会堂参观大湾区展览,了解大湾区情况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以及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日前发表任内第四份施政报告中的“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无论是对香港这座城市,还是对香港青年,都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他们强调,惟有融入大湾区,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才能更好的发挥自身优势,实现更好的可持续的发展。 香港行业范围太窄 内地有更好的发挥空间
全国政协副主席、前特首梁振英日前在社交平台表示,希望从各方面能帮助香港青年到内地发展,他相信年青人失业问题并非单纯与香港经济好坏有关,而是香港行业范围太窄的问题。他举例指,航空工程的专业在香港发挥空间不大,但于内地却可以有很好发挥空间。 港珠澳大桥是全球最长的桥隧组合跨海通道,大桥将粤港澳大湾区紧密连系起来,大大改善了大湾区的交通
污名化大湾区是想让港青续做“黑暴”主力军,“揽炒派”大票仓
杨华勇
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副主席杨华勇表示,在黑暴和疫情夹击之下,本港就业市场低迷,为向青年提供更多发展机会,施政报告推出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提供2000个就业名额予大学毕业生,到在香港及大湾区其他城市有业务的企业工作。另外,政府预批1亿元资助推行青年创业计划,向青年初创企业提供资助及服务。
他继续说,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表新一份施政报告后,先后出席联合电台节目及立法会行政长官答问会。她强调自己很喜欢年轻人,澄清并非要“送”年轻人到大湾区做“开荒牛”,很多大型科技企业有兴趣参与计划,希望帮助年轻人。特首还批评,有人抹黑施政报告协助年轻人到大湾区发展的措施是想“掏空香港”、“边缘化香港”,目的是要污名化大湾区。 香港的科技就业机会不多,而深圳的创科能力比香港强,而且机会多,年青人应到深圳探索下,勿错失良机。图为深圳高交会
杨华勇表示,香港的科技就业机会暂时不多,而经济会在一段时间内持续艰难,若有地方的就业机会多,应该给予年轻人机会,不应错失良机。粤港澳大湾区是包括港青在内的年轻人奋斗的绝佳舞台,这平台够大,这片区域机遇够多,中央出台了多项惠及港青的措施, “港人港税”、大湾区购房便利化、探索建立跨境理财通等。对于香港青年来说,大湾区所提供的空间和机会,远多于香港,也更胜于远走异国他乡。 他说,不久前粤港澳大湾区杰出青年企业家评选活动颁奖典礼于香港、深圳、澳门三地同步举行,评选活动共收到粤港澳三地超过500份报名表格,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教育科技、文化产业等领域青年翘楚走在时代前沿,共有78名青年企业家获得嘉奖,34人荣获杰出青年企业家称号,香港有8位青年企业家获得殊荣。事实说明,无论在粤港澳地区土生土长,还是来自天南地北的青年企业家,都愿意在粤港澳大湾区开拓人生,追逐梦想。 政府统计处数据显示,本港8月至10月的失业率为6.4%,为接近16年来的高位。当中,20至24岁年轻人8至10月失业率高企,达到19.7%。
他指出,揽炒派之所以不希望香港社会向上流动的渠道和机会扩阔增多,之所以要推高香港青年失业率,之所以污名化大湾区,目的就是要将香港青年拥塞在人生困境之中,以激发他们的偏激情绪,使他们成为黑暴“揽炒”的生力军,成为其最大票仓。如此险恶用心,完全是在坑害香港青年。 他称,过往本地大学毕业生较少选择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主要与起薪点较低有关。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规定企业提供的月薪中位数最少约2.5万至2.6万港元,合理的薪金有助吸引本地毕业生北上工作。同时,该计划向企业提供约三分二薪金津贴,相信对企业具吸引力。 让年青人扩阔视野 开创新思维
青年应把握国家发展机遇,成就人生。
楼家强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青年联会主席楼家强也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潜力十分巨大,将为香港青年提供事业发展机会,希望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和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资助计划能促成青年人到大湾区发展,拓阔国际视野及创新思维。
他指出,现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交通便捷,一地两检提供通关的便利,而新计划为有意在大湾区城市创业或工作的香港青年,提供更到位的创业支援和孵化服务,有助推动更多青年勇于创新,为自身发掘更多机遇。他鼓励香港青年放眼国家、把握大湾区在学习、就业、生活方面的种种机遇,乘风破浪、敢为人先,在国家发展的机遇当中实现梦想,成就人生。 香港创科企业职位少 香港菁英会主席曾凤珠表示,经历去年社会运动以及疫情双重打击,近年毕业生的就业前景黯淡,新就业计划的出台将为香港青年创造数千个大湾区职位,惟青年就业计划的2,000个职位中,只有400个来自创新科技企业,明显有所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