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餐馆老板到“单位骨干”
“让99%合作户达到预期利润,以诚信经营为立足之本,做人做事坦坦荡荡不说假话。”当被问及从商的秘诀时,周永胜说。
1987年,19岁的周永胜与两位朋友一拍即合,立志要创出一片天地的他们毅然决然的踏上前往郑州的火车。彼时的他,全部家当仅有80元,三位年轻人凑齐的1680元启动资金,要支撑起一家饭店的运转。在郑州张寨,他们租下四间民房,一年3000元的房租只能按月分期支付,创业的艰辛可想而知。
开饭店后,他将“能吃苦、肯实干”的特质发挥到极致,每天清晨五点起身采购食材,洗菜、备料、迎客,忙到深夜十一点后才能休息,日复一日从未懈怠。一年零八个月的日夜操劳终有回报,他分到了2000元利润。这在当时普通工人月薪不足百元的年代,无疑是一笔沉甸甸的收获。他第一时间给家里寄回1200元,又花130元买了块手表,定格下这段艰辛却珍贵的创业启蒙。
1991年,商丘农科所招聘临时工,怀揣着对农业的初心,周永胜毅然报名。他跟着前辈跑遍省内外调播种子,风里来雨里去,凭借肯钻研、能吃苦的劲头,短短五年便让月薪加提成跃升至3000元,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领导的器重、稳定的工作,并未磨灭他骨子里的闯劲。1997年,周永胜放弃工作,与菏泽市农科所合作开发玉米种项目,一年多便盈利4万元。
从良种到赋能 携技术拓市场
1998年,受单县农业科学研究所邀请,周永胜带领五位农业专家,投身小麦、玉米种子繁育事业。简陋的科研所里,他们每天工作超十个小时;盛夏38度的高温下,田间地头成了他们的主战场,皮肤晒得黝黑,体重不断下降,却没人叫苦叫累。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秋季,繁育成果惊艳亮相,小麦品种“商丘11”亩产达1100斤,玉米品种“鲁单50”亩产突破1200斤。“那一刻,我们几个人激动得一夜没合眼,所有的辛苦都值了!”回忆起当年的场景,周永胜依然难掩兴奋。

2004年,周永胜敏锐捕捉到水果市场的巨大需求,又看中烟台得天独厚的苹果种植条件,便与六位伙伴筹资6万元,在烟台市牟平区注册成立丰源农业有限公司。凭借先进的种植技术,公司培育的苹果质量优、产量高,迅速赢得周边果农认可,业务很快拓展到威海文登、荣成等县市。
2020年,烟台广聚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开发区成立,业务覆盖烟台全域及周边县市。同年,该公司出资组织烟台、威海两市4000余名果农走进青岛农业大学培训,让从未出过乡村的果农们走进大学课堂,聆听专家教授授课。如今的广聚沅,已发展成为拥有16家分部、两个控股肥料厂,集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农技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农化服务公司,拥有农业专家8人、农技人员16人,斩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成为青岛农业大学教研实习与校企合作的重要基地。
饮水思源 致富不忘桑梓
周永胜的父亲作为随第二野战军参加解放战争的老干部,经常教导他“心怀家国、情系乡梓”。多年来,他始终践行社会责任,在云南、新疆、安徽、山东等地多次参与扶贫救助;疫情防控期间捐款捐物;2021年郑州水灾,他紧急捐赠2万斤苹果,价值11万元。

“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富。”周永胜说。2023年10月,烟台市商丘商会成立,身为会长的他,以服务在烟商丘老乡、促进鲁豫两地合作作为核心使命。目前,商会已吸纳32家理事会员120多家会员企业,涵盖商贸、装修、农业、精密铸造等多个领域,其中盛雅家具有限公司、山东省精密工业有限公司年产值均超1.5亿元,成为当地知名企业。
为了让商会成为“在烟商丘人的温暖家园”,周永胜牵头建立常态化走访机制,每个季度走访5至6家会员企业,助力企业对接资源、解决贷款难题。在他的推动下,虞城县的方便面、钢卷尺通过商会对接山东省置隆商贸有限公司,服装企业成功承接各单位工装业务,爱玛电动车与烟台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家乡企业“大道尚水”在烟台投资1亿元开设10家门店,带动200余名老乡就业致富,成为商会搭桥引线的典范。
“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商会凝聚力,组织企业代表走访各地商丘商会,让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道路越走越宽。”谈及未来,周永胜充满期待。
电话:(0371)58553678
传真:(0371)58553678
手机:13101710000
邮箱:465339995@qq.com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城北路9号
总社地址:香港九龙观塘观塘道332号6楼
总社电话:(852)25738217
传真:(852)28345645
电邮:head@eiahk.com
总社编辑部电话:(852)25738217
传真:(852)28388304
电邮:edit@jdonline.com.hk / xgjjdb@vip.163.com
Copyright © 2024 香港经济导报河南频道-河南 版权所有 All Rrghts Reserved ICP备:豫ICP备200184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