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闯荡之路:从民权农村到上海滩的生存课
“没有白吃的苦,没有白走的路。心里有劲、脚下有路,日子总能越过越甜。”谈及成功的秘诀,申永坤的话语里带着泥土的质朴,更藏着岁月的淬炼。
1991年,申永坤出生在民权县王桥镇的一个农家,上有两兄一姐,父母靠几亩薄田拉扯四个孩子,日子过得紧巴。“上学时学费常凑不齐,零花钱是奢望,一个月能吃上一次肉就算改善生活。”回忆童年,他笑着打趣,“那时候最大的梦想是当兵保家卫国,可看着家里的难处,16岁初中毕业就断了念想,满脑子就想挣钱养家。”
2006年,靠着二哥朋友的介绍,申永坤揣着父亲给的120多元钱,买了张去上海的车票,成了嘉定区一家饭店的服务员。“当时月薪500块,管吃不管住。”他说自己那时从没想过累不累,只觉得“有份工作能挣钱就挺好”。干了半年服务员,申永坤琢磨着“打工不能打一辈子”,主动申请学厨师。夏天穿得单薄,热油泼在身上烫出满肚皮水泡,他咬着牙没停工;切菜时手上伤口没断过,贴上创可贴继续练。“那时候睡大筒子床,被蚊子追着咬,但比起家里,这已经是‘豪华待遇’了。”

年底结算,除去花销,申永坤给家里带回4000块钱。“我爸在村里逢人就夸,说孩子大了有出息了。”他记得清清楚楚,这笔钱还了账、买了年货就所剩无几,这也让他下定决心“得找个能挣大钱的活”。
春节过后,申永坤跟着舅舅去了天津修高铁,成了扛钢筋的小工。“天寒地冻的,晚上还得加班,手上的伤口没好利索又冻裂,脸也冻得通红。”他说最开心的是干到八月,带回家8000块钱,“激动得好几天睡不着觉,觉得日子有盼头了。”
创业维艰:在摔打中找方向的“九转十八弯”
2008年起,申永坤跟着大哥辗转西安、淮安的建筑工地做木工,亲眼看着大哥从木工熬成小包工头。2010年,大哥承包的烟台工程完工后回老家创业,申永坤却选择独自留在这座海滨城市。他进过富士康,干了两个月觉得工资不理想;为了离对象近些,又回饭店当服务员,一路干到领班。可饭店的发展天花板触手可及,骨子里的闯劲让他蠢蠢欲动。
同年,电视上打火机厂的招商广告让他动了心。“凑了2万块钱,有自己的积蓄也有借来的,结果设备弄好也没做成功,钱全打了水漂。”申永坤自嘲这是“创业第一课,学费有点贵”。
为了还账和结婚,申永坤听信“月薪7000、双休”的出海打鱼招工,结果第一次出海就漂了三个月,抛锚时差点掉海里,最后只拿到2000块钱。现实给了他沉重一击,这个坚韧的年轻人却依然把生活的舵握在自己手中。听说洗浴中心搓背一个月能挣六七千元,他到处打听、观察,最终选定了一家洗浴中心。那年春节他没回家,靠着节日旺季挣了6000多元,攥着沉甸甸的钞票,他觉得“再难的日子也能熬出头”。
2013年夏天,洗浴中心生意淡了,申永坤又买了辆二手三轮车,从开发区一路蹬着车,穿越半座城,跨越15公里到芝罘区火车站、汽车站卖杂粮煎饼。干了三个多月,他又经朋友介绍去夜总会锻炼。“啥活都干过,啥苦都吃过,就觉得只要不服输,总能混出个样。”他说。
破局之路:把推拿店做成亿级连锁品牌
2014年底,朋友找申永坤合作开推拿店,他拿出所有积蓄投了进去。“那段时间整天琢磨下一家店在哪开,早出晚归找地方,累得回家倒头就睡。”没想到一年时间,门店就开到了5家。期间也有过“栽跟头”,2016年碍于朋友面子合作开饭店,“其实一开始就觉得会赔钱,可抹不开面拒绝,半年赔了30多万元。”他说,这次经历让他更明白“做生意不能凭义气,得理性”。直到2019年,参差不齐的推拿店已开到近20家,他却敏锐地意识到:没有专业的技术服务和品牌支撑,开再多门店也难创高效益。

“有人说我们这行给人洗脚、按摩,不光彩。我不这样认为。”申永坤语气坚定,“我们靠自己的双手、学到的技术服务客户,靠手艺和劳动吃饭,没什么丢人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服务行业照样能做出一番事。”他一咬牙把20家店全部转让,倾尽全力打造“大道尚水”品牌。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的大道尚水养生集团,在烟台、龙口、威海已有13家门店,每家店面积均在1200平方米以上,主打高品质专业养生服务,年产值超1亿元。“没什么秘诀,就是把当年学手艺的韧劲用在经营上,实实在在做事,让客人觉得靠谱。”申永坤说。
赤子之心:根在河南,情系桑梓
“不管走多远,根都在河南。”功成名就后,申永坤没忘本。2025年春节,他带着团队回到民权老家,先是和镇领导一起看望101岁的抗战英雄刘德山老人,又走进王桥镇大凡村,给贫困乡亲送去慰问物资和爱心红包。而在此之前,他早已把“感恩”融入日常:每年春节给留守员工的父母送祝福;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向防疫站点捐献物资;经常带着团队参与志愿活动……截至目前,他和企业累计捐款捐物已达20万元。
“当年在村里连肉都吃不上,现在有能力了,就得帮衬着乡亲,回馈社会。”申永坤的话实在又暖心。谈及未来,他思路清晰:“下一步将在烟台、青岛、威海及周边区域开设80到100家门店。我们还打算把店开到北上广深,和当地河南商会老乡合作,带动更多人就业,预计能为老乡提供3000个以上岗位。”
电话:(0371)58553678
传真:(0371)58553678
手机:13101710000
邮箱:465339995@qq.com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城北路9号
总社地址:香港九龙观塘观塘道332号6楼
总社电话:(852)25738217
传真:(852)28345645
电邮:head@eiahk.com
总社编辑部电话:(852)25738217
传真:(852)28388304
电邮:edit@jdonline.com.hk / xgjjdb@vip.163.com
Copyright © 2024 香港经济导报河南频道-河南 版权所有 All Rrghts Reserved ICP备:豫ICP备200184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