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历史最悠久的中文财经杂志
   
ECONOMIC HERALD
河南:厚植交通区位优势 高筑现代化建设胜势
来源:本站 | 记者:贺永召 张坡 和杨 | 发布时间: 2023-08-09 | 2892 次浏览 | 分享到:
交通区位是河南省的传统优势,当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到一定程度,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便可深度链接到水陆空各个枢纽,交通区位的优势就将被再次放大,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持续的推动力。

郑州市绕城高速与机场高速交汇处


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的服务性设施,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保障。


当前,在国内国际增长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对冲了经济下行压力,同时也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以及民生保障打下了坚实基础,支撑其他重大战略的落地实施。


河南地处中原腹地,连接东西贯通南北,从地理位置来讲是全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集群。省会郑州作为京广和陇海两大铁路动脉的交汇点,是中国铁路网络的心脏,又在全国率先建成“米字型”高铁网,直通东南亚和欧洲的货运班列,以及覆盖欧美亚三大洲200多个城市的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使郑州成为了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洛阳、南阳和商丘凭借各自在交通版图上的枢纽位置,入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周口、信阳则因为特有的水运条件,成为了航运枢纽。


近年来,河南在现有交通区位优势的基础上,建设立体化、现代化和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让水陆空铁枢纽联动,实现人口、产业和国土空间的高效配置,以叠加的区位优势,为现代化建设积累势能。


叠加区位优势 确保现代化建设从高点出发


坚持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有强大的交通基础设施与运输通达能力。当前河南省交通网络总体布局基本完成,但仍需进一步完善设施网络,精准补齐短板,增强联动,缓解区域、城乡交通发展不平衡问题,为内外贸易活动提供稳定发展的物流供应通道。


阳新黄河桥施工现场


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力军,对保障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据测算,每亿元高速公路建设投资可为社会提供1800个直接就业机会、2100个间接就业机会,平均每公里高速公路建设直接形成约1000吨钢材、9000吨水泥、8000吨沥青的需求。当前,受内外部环境影响,经济运行处于爬坡过坎的关口,出口和内需动力不足,河南省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维持在年增长15%的高位,对全省经济平稳运行起到了关键作用。


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交通网络,遵循这一原则,近年来河南省把交通建设投资主要集中在服务支撑枢纽经济发展,和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上。


2023年上半年,河南省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25.2亿元,其中高速公路560亿元,普通干线公路153亿元,农村公路87.5亿元,内河水运13.3亿元,运输场站8.5亿元,支持保障系统2.9亿元。有效发挥了投资拉动作用,为全省稳经济大盘作出了交通贡献。


目前正在建设的安罗高速黄河大桥位于新乡市原阳县与郑州市中牟县之间,是郑州第二绕城高速的关键组成部分,大桥全长15.223公里,总投资106亿元,用钢量达22万吨、水泥57万吨,仅桥梁装配式钢架就能带来十亿元的产值。大桥建成后将成为黄河上最高、最长的大桥,可以有效缓解大广高速和京港澳高速的通行压力。


2019年6月,周口港建成河南第一个内河集装箱港口,运力得到历史性提升,标志着河南进入了通江达海的新时期。近几年,周口市累计投入40亿元用于航道提升和港口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周口港中心港区为龙头,沈丘众恒码头、刘湾码头、项城周海物流、商水邓城码头、西华逍遥码头、示范区益海码头等竞相发展的态势,为河南衔接蓝水经济奠定了基础。


长垣和封丘是新乡市下辖的两个县级行政区,长垣市起重装备制造、医疗器械及医用材料等产业特色鲜明,具备一定“溢出效应”,但面临发展空间受限等问题,封丘县产业发展较慢,而建设空间、环境容量、劳动力资源等要素支撑充足。新乡市谋划了长封一体化发展的区域性战略,探索推进“长垣研发+封丘制造”的产业合作模式。为支撑区域发展,当地政府协同省交通厅,积极推进总里程225.2公里、总投资255.6亿元的长修高速封丘至修武段、封丘段、沿黄高速、G230封丘至开封黄河大桥等交通重大项目建设,谋划长修高速大广至豫鲁省界段。在提升内部通达程度上,规划一期项目5个,总投资2.25亿元,二期项目4个,投资9300万元。


到2025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突破10000公里,“米+井+人”综合运输通道格局全面形成,实现交通体系、物流枢纽与区域、城市、产业融合发展,初步建成枢纽经济先行区和交通强国示范区。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河南的交通区位优势层层叠加,更高能级的枢纽地位,也将保障现代化河南建设从高点出发。


链接蓝水经济 巩固河南物流枢纽通道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城市凭借近海优势率先开放,更早参与到国际分工当中,为现代化建设和共同富裕夯实了基础。河南也有过辉煌的航运历史,上世纪六十年代,河南有27条河流通航,水路运量占社会总运量48%,但彼时多为小型船只,效率不高。周口市曾被称为小武汉,其境内的沙颍河是淮河最大的支流,近年来随着沙颍河的重新建设和开发,运力不断提升。


截至2022年底,河南省已建成周口、信阳、漯河、平顶山港4个以货运为主和洛阳、南阳、许昌港3个以客运为主的港口,泊位达223个,设计吞吐能力 7181万吨,完成港口吞吐量4271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约4.1万标箱。其中,周口占据了全省货运总量的75%,从沙颍河出发的船舶到淮河后,经洪泽湖过京杭大运河,往南走即可接入长江航道,往北走则到达连云港等海港,是当下河南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前沿高地。